9CaKrnJK2iG auto.huanqiu.comarticle【环球观察】力争话语权 中国版“未来”汽车亮相上海/e3pmh24qk/e3pmh25cs【环球网报道 记者 沈楠】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模样?相信不少的科幻电影给了我们很多的答案。比如可以远程操控车门关闭,比如使用更加清洁的动力、比如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摆脱了方向盘和刹车踏板束缚的司机可以喝茶聊天看书。当然,这样的想象是支离破碎甚至天马行空的,那么究竟再过四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汽车作为人类出行的重要工具将会进化成怎样的程度?汽车工业在汹涌而至的互联网技术面前,将会做出怎样的变革?仍然处于蹒跚学步的中国汽车产业将如何面对这新一轮的竞争和挑战?在通向未来之路上,是否会有中国汽车的身影?相信这些都是不少中国消费者关心的话题。虽然这些问题都颇具未来感和前瞻性,但确实到了该认真思考的时刻了。全球汽车产业早已开始了前瞻性技术研发的话语权争夺之中。其中,无人驾驶技术、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均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全球汽车产业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共识,未来汽车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就是无人驾驶,谁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也就掌握了未来汽车研发竞争的密码。而无人驾驶技术也就成为了全球车企纷纷力争的焦点技术。日前,奥迪官方确认,由奥迪主导开发的核心元件-——---中央驾驶辅助控制器(zFAS)即将在两年内实现量产,并逐步运用到奥迪系列车型。不仅如此,奥迪还在刹车和转向系统等执行元件以及传感器零件与德国博世公司、美国德尔福公司等领先供应商建立合作。2010年,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奥迪TTS在拥有156个弯道的美国派克峰山道上完成了测试;2012年,奥迪成为第一家获得美国内华达州批准自动驾驶车辆上路通行的汽车厂商; 2014年,奥迪RS 7自动驾驶概念车以极限速度完成了整圈霍根海姆专业赛道的自动驾驶。而无人驾驶并不仅仅属于德国人,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沃尔沃汽车在中国道路上进行的无人驾驶技术测试实验。对于无人驾驶志在必得的沃尔沃已经明确规划了路线图和目标, 据欧洲媒体inautonews2月24日报道,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计划于2017年开始无人驾驶试点项目,投入100辆汽车进行自动驾驶路测。同其他豪华汽车品牌不同的是,此次测试将摒弃以往工程师随同测试的惯例,转而将权利转交给顾客。该项测试将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各大厂商在无人驾驶领域激战正酣,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同样竞争“如火如荼”。虽然现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是目前主流消费市场“看得到”的热门,但真正属于未来的前瞻性科技还是在燃料电池领域。燃料电池可通过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化学反应实现发电。这项技术使得零排放汽车成为可能,而且采用燃料电池的汽车比目前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还要长。先天的技术优势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日本共同社4月报道,日本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2030年度燃料电池车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98万-199万辆,总金额将达4.75万亿日元。其中日本市场规模达48万辆,金额为1.15万亿日元。富士经济认为,2030年度燃料电池车加上家庭、企事业单位燃料电池系统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2014年度的约60倍,达6.49万亿日元。国际车企同样在此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话语权争夺,丰田在去年发售了面向大众的全球首款燃料电池车,而欧洲大陆的竞争对手并不希望“输在起跑线”上。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披露,大众表示其目前正在研发燃料电池技术。据大众研发部门主管乌尔里希?哈肯贝格(Ulrich Hackenberg)称,公司正致力于研发燃料电池车,其同时强调,“我们的燃料电池技术与我们的竞争者保持在同一水平。”而奥迪则通过运用资本力量实现在此领域的弯道超车,据美国彭博社2月11日披露,奥迪斥资1.12亿美元购买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Ballard Power Systems)公司研发的燃料电池技术。奥迪还计划与大众旗下其他品牌共享此项技术,包括保时捷、宾利和兰博基尼等。那么,正当国际汽车巨头们在这些前瞻性科技方面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时,中国汽车未来如何“发声”?是否会继续陷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尴尬局面呢?令不少国人感到欣慰的是,上汽集团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的技术大咖们日前对媒体宣布,上汽集团将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展示无人驾驶汽车和氢燃料电池两款“未来汽车”。这自然也是上汽瞄准前瞻技术研发热点,紧跟国际汽车潮流,围绕未来汽车思路给出的中国汽车产业自己的“答案”。智能驾驶项目总工程师刘奋先生向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披露,上汽将在上海车展上首次展示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智能驾驶汽车,这也是中国人自己思考和研发的未来汽车的“雏形”。对于无人驾驶为基础的智能汽车未来走势,上汽集团显然有着自己更为缜密的思考。“智能驾驶主要由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这三个部分组成,它能把驾驶从“人-车-路”的闭环系统解放出来。具体来说,它包含三个领域。第一,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机器视觉系统,可以替代驾驶员的感知。第二,需要有一套先进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替代驾驶员大脑。第三,需要完善、缜密的机械系统,可以把驾驶员手、脚的动作替代,就是整车底盘的线路。智能驾驶的基础可以理解为这三个方面。”刘奋如是说。上汽研发智能汽车是遵循科学的路线循序渐进进行的,刘奋同样向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描述了上汽认定的智能汽车的五个维度。“大家知道像安全带或者是气囊,都是属于碰撞之后的安全技术,而现在整个业内都在研发主动安全,甚至在研究不会发生碰撞的技术。另一方面,智能度这条线的定义是,如果车辆行驶过程当中只有纵向或者是侧向某一方面的控制,我们理解它叫智能度一级。如果一辆汽车同时具备纵向和侧向的控制,我们认为是二级。这过程当中,如果对汽车行驶环境的感知全部用机械设备技术来完成,就是三级。如果在一、二、三级的基础上,能够构成人工智能驾驶的闭环就是四级,四级和五级的区别在于,四级是局部工况(高速公路,城郊或城区),五级是全工况全天候。”这辆车不需要司机,而是自己用“眼睛”(摄像头和雷达)观察周围环境,靠“大脑”(控制软件)指挥,用“四肢”(油门、刹车、排挡、转向等等)来实现移动。在时速60-120公里的工况下,它已经初步实现远程遥控泊车、自动巡航、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行驶、自主超车等智能行车功能,“想象一下,也许就是三五年,我们出行是这样的:轻轻一按手机,车辆自动驶出停车位,开到身边;在路上,车子能自动规划路线,能根据道路情况自行加速减速,能规避障碍物,能自动换道、超车、保持车距;到达目的地后,再轻轻一按手机,车辆自动寻找附近车位并完成停车。”刘奋和上汽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上汽同样并没有落后太多。根据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监黄文华向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介绍,此次车展上展示的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车是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它吃氢气,排放的是水;喂饱它只要几分钟;然后一次能开400多公里;开得最快时速能到160km/H。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还拥有外置电源发电功能,就如同一个“移动发电站”,只需要一个插电转换器,就能实现对其他电器包括电动轿车的充电功能。“不做行业的追随者,而要做行业的领导者。”因此,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要加快建设世界著名汽车公司步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黄文华斩钉截铁地表示,上汽计划以前瞻科技为突破口,通过在美国硅谷设立风投公司和创新中心,形成“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差异化”前瞻技术研究模式,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联等技术方向,挖掘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所需。上汽集团技术中心电子电器部总监郝飞先生则表示,“智能驾驶最终要解决是安全性和效率,将重新定义出行方式。它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单个车的智能驾驶,第二就是车与车以及车与基础建设之间的问题。这里就是,我们怎样实现智能,寻找加油站、充电站、停车位,这些需要智能化后才可以解决。此外还需要智能地图及动态识别技术,即怎样来避障等问题。智能驾驶将重新构筑汽车驾驶文化。”14291599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shennan环球网142915998000011["9CaKrnJJNsv","9CaKrnJJYzf","9CaKrnJJW8B","9CaKrnJJW5t","9CaKrnJJxOW"]//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416/12/54/20150416125451277.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沈楠】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模样?相信不少的科幻电影给了我们很多的答案。比如可以远程操控车门关闭,比如使用更加清洁的动力、比如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摆脱了方向盘和刹车踏板束缚的司机可以喝茶聊天看书。当然,这样的想象是支离破碎甚至天马行空的,那么究竟再过四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汽车作为人类出行的重要工具将会进化成怎样的程度?汽车工业在汹涌而至的互联网技术面前,将会做出怎样的变革?仍然处于蹒跚学步的中国汽车产业将如何面对这新一轮的竞争和挑战?在通向未来之路上,是否会有中国汽车的身影?相信这些都是不少中国消费者关心的话题。虽然这些问题都颇具未来感和前瞻性,但确实到了该认真思考的时刻了。全球汽车产业早已开始了前瞻性技术研发的话语权争夺之中。其中,无人驾驶技术、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均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全球汽车产业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共识,未来汽车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就是无人驾驶,谁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也就掌握了未来汽车研发竞争的密码。而无人驾驶技术也就成为了全球车企纷纷力争的焦点技术。日前,奥迪官方确认,由奥迪主导开发的核心元件-——---中央驾驶辅助控制器(zFAS)即将在两年内实现量产,并逐步运用到奥迪系列车型。不仅如此,奥迪还在刹车和转向系统等执行元件以及传感器零件与德国博世公司、美国德尔福公司等领先供应商建立合作。2010年,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奥迪TTS在拥有156个弯道的美国派克峰山道上完成了测试;2012年,奥迪成为第一家获得美国内华达州批准自动驾驶车辆上路通行的汽车厂商; 2014年,奥迪RS 7自动驾驶概念车以极限速度完成了整圈霍根海姆专业赛道的自动驾驶。而无人驾驶并不仅仅属于德国人,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沃尔沃汽车在中国道路上进行的无人驾驶技术测试实验。对于无人驾驶志在必得的沃尔沃已经明确规划了路线图和目标, 据欧洲媒体inautonews2月24日报道,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计划于2017年开始无人驾驶试点项目,投入100辆汽车进行自动驾驶路测。同其他豪华汽车品牌不同的是,此次测试将摒弃以往工程师随同测试的惯例,转而将权利转交给顾客。该项测试将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各大厂商在无人驾驶领域激战正酣,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同样竞争“如火如荼”。虽然现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是目前主流消费市场“看得到”的热门,但真正属于未来的前瞻性科技还是在燃料电池领域。燃料电池可通过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化学反应实现发电。这项技术使得零排放汽车成为可能,而且采用燃料电池的汽车比目前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还要长。先天的技术优势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日本共同社4月报道,日本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2030年度燃料电池车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98万-199万辆,总金额将达4.75万亿日元。其中日本市场规模达48万辆,金额为1.15万亿日元。富士经济认为,2030年度燃料电池车加上家庭、企事业单位燃料电池系统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2014年度的约60倍,达6.49万亿日元。国际车企同样在此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话语权争夺,丰田在去年发售了面向大众的全球首款燃料电池车,而欧洲大陆的竞争对手并不希望“输在起跑线”上。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披露,大众表示其目前正在研发燃料电池技术。据大众研发部门主管乌尔里希?哈肯贝格(Ulrich Hackenberg)称,公司正致力于研发燃料电池车,其同时强调,“我们的燃料电池技术与我们的竞争者保持在同一水平。”而奥迪则通过运用资本力量实现在此领域的弯道超车,据美国彭博社2月11日披露,奥迪斥资1.12亿美元购买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Ballard Power Systems)公司研发的燃料电池技术。奥迪还计划与大众旗下其他品牌共享此项技术,包括保时捷、宾利和兰博基尼等。那么,正当国际汽车巨头们在这些前瞻性科技方面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时,中国汽车未来如何“发声”?是否会继续陷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尴尬局面呢?令不少国人感到欣慰的是,上汽集团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的技术大咖们日前对媒体宣布,上汽集团将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展示无人驾驶汽车和氢燃料电池两款“未来汽车”。这自然也是上汽瞄准前瞻技术研发热点,紧跟国际汽车潮流,围绕未来汽车思路给出的中国汽车产业自己的“答案”。智能驾驶项目总工程师刘奋先生向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披露,上汽将在上海车展上首次展示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智能驾驶汽车,这也是中国人自己思考和研发的未来汽车的“雏形”。对于无人驾驶为基础的智能汽车未来走势,上汽集团显然有着自己更为缜密的思考。“智能驾驶主要由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这三个部分组成,它能把驾驶从“人-车-路”的闭环系统解放出来。具体来说,它包含三个领域。第一,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机器视觉系统,可以替代驾驶员的感知。第二,需要有一套先进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替代驾驶员大脑。第三,需要完善、缜密的机械系统,可以把驾驶员手、脚的动作替代,就是整车底盘的线路。智能驾驶的基础可以理解为这三个方面。”刘奋如是说。上汽研发智能汽车是遵循科学的路线循序渐进进行的,刘奋同样向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描述了上汽认定的智能汽车的五个维度。“大家知道像安全带或者是气囊,都是属于碰撞之后的安全技术,而现在整个业内都在研发主动安全,甚至在研究不会发生碰撞的技术。另一方面,智能度这条线的定义是,如果车辆行驶过程当中只有纵向或者是侧向某一方面的控制,我们理解它叫智能度一级。如果一辆汽车同时具备纵向和侧向的控制,我们认为是二级。这过程当中,如果对汽车行驶环境的感知全部用机械设备技术来完成,就是三级。如果在一、二、三级的基础上,能够构成人工智能驾驶的闭环就是四级,四级和五级的区别在于,四级是局部工况(高速公路,城郊或城区),五级是全工况全天候。”这辆车不需要司机,而是自己用“眼睛”(摄像头和雷达)观察周围环境,靠“大脑”(控制软件)指挥,用“四肢”(油门、刹车、排挡、转向等等)来实现移动。在时速60-120公里的工况下,它已经初步实现远程遥控泊车、自动巡航、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行驶、自主超车等智能行车功能,“想象一下,也许就是三五年,我们出行是这样的:轻轻一按手机,车辆自动驶出停车位,开到身边;在路上,车子能自动规划路线,能根据道路情况自行加速减速,能规避障碍物,能自动换道、超车、保持车距;到达目的地后,再轻轻一按手机,车辆自动寻找附近车位并完成停车。”刘奋和上汽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上汽同样并没有落后太多。根据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监黄文华向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介绍,此次车展上展示的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车是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它吃氢气,排放的是水;喂饱它只要几分钟;然后一次能开400多公里;开得最快时速能到160km/H。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还拥有外置电源发电功能,就如同一个“移动发电站”,只需要一个插电转换器,就能实现对其他电器包括电动轿车的充电功能。“不做行业的追随者,而要做行业的领导者。”因此,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要加快建设世界著名汽车公司步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黄文华斩钉截铁地表示,上汽计划以前瞻科技为突破口,通过在美国硅谷设立风投公司和创新中心,形成“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差异化”前瞻技术研究模式,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联等技术方向,挖掘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所需。上汽集团技术中心电子电器部总监郝飞先生则表示,“智能驾驶最终要解决是安全性和效率,将重新定义出行方式。它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单个车的智能驾驶,第二就是车与车以及车与基础建设之间的问题。这里就是,我们怎样实现智能,寻找加油站、充电站、停车位,这些需要智能化后才可以解决。此外还需要智能地图及动态识别技术,即怎样来避障等问题。智能驾驶将重新构筑汽车驾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