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深蓝L06预售发布会后举行媒体沟通会。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出席活动,深入介绍深蓝L06的产品内核,并对深蓝汽车在行业转型期的战略思考与发展路径进行现场解读。

技术布局:前瞻投入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沟通会上,邓承浩分享了深蓝在核心技术方面的考量。他介绍,深蓝L06搭载磁流变悬架系统,相较传统CDC悬架,其响应速度更快,可更精准处理路面信息。该技术应用体现了深蓝在提升驾乘体验与技术适用性之间的平衡思考,阐明了品牌技术选择背后的用户体验导向。
智能座舱方面,深蓝L06采用3nm制程芯片。邓承浩表示,这一决策源自对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判断:“随着智能座舱功能日益复杂,对算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采用先进制程芯片不仅满足当前需求,也为未来的功能迭代预留了空间。”这一选择体现深蓝的技术升级并非简单的“配置下放”,而更关注技术的长期发展潜力。
市场定位:差异化竞争与用户需求洞察
邓承浩阐述了深蓝在产品定位方面的差异化策略。深蓝品牌主要面向主流年轻用户群体,围绕其对产品的科技感和驾驶体验的偏好进行产品开发。他表示,深蓝L06基于对目标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而生,而非针对某一特定竞品开发。
这一点也体现在深蓝智能驾驶的多元化策略上。“我们既发展自研的DEEPAL AD系统,也与华为等伙伴保持合作。”邓承浩提到。这种“不将自己捆绑于单一技术路线”的开放性使得深蓝能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和用户群体,灵活配置技术资源,实现效率与体验的结合。

体系能力:体系出海与规模化优势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深蓝已覆盖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泰国罗勇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形成集品牌、产品、制造、服务为一体的体系化出海模式。邓承浩介绍,深蓝在挪威的经销商近期于北极圈内设立了销售网点,当地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远超预期。这些实践经验为深蓝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了解,深蓝计划到2030年实现国内与海外销量各占50%的目标。面对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邓承浩表示:“依托长安集团的供应链体系和研发资源,我们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有竞争力的成本控制。”平台化、通用化的开发模式,以及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共同构成了深蓝的成本优势。“这使我们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上。”他补充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深蓝汽车将继续强化体系化能力建设,在规模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保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并重,稳步推进品牌全球化布局,在发展路径上为行业提供价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