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HZrOXt70L auto.huanqiu.comarticle2025广州车展:从规模到价值的华丽蝶变/e3pmh24qk/e3pofth7r记者 王金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过5年的迅猛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完成了从“规模引领”向“技术引领”的历史性跨越,为全球汽车工业革新贡献了全新的“中国方案”。2025广州车展,这场年度“收官之战”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跃迁的集中展示,更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关键节点。在“十四五”末,我国已提前达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设定的2025年目标,自主品牌正以全品类覆盖、技术普惠、生态整合的多维体系重塑市场格局。车企间的竞争也正从市场份额的争夺转向技术主权的争夺。智能化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演进,技术平权正在重新构建消费逻辑。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智能制造、智驾系统、AI、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商业化、全固态电池量产等创新领域均成为重要关注点。作为“十四五”期间的最后一个全国性车展,广州车展不仅是对过去5年技术积累的全面总结,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引领的新起点。中国汽车成就斐然“十四五”是中国汽车业迅猛发展的5年,这种高速增长在数据上已经有了直观体现。继2023年全年销量突破3000万辆大关后,2025年的销量有望再创新高。2025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769.2万辆和276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2.4%。这份成绩远超预期,且这种快速增长势头有望在年底的最后两个月持续,推动2025年呈现更加亮眼的产销表现。广州车展不但是车企展示产品的重要展台,也是其争夺市场的重要阵地,各类新车型集中亮相,热销车型更是备受瞩目,成为车企展示的重点,以期在最后两个月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过去5年,我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绩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渗透率已达到50%,提前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设定的2025年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的350余万辆,增长至2025年前10个月的近1300万辆,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600万辆甚至更高。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在国际市场也赢得了良好口碑。2025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达200万辆,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多年以前,广州车展曾将新能源汽车单独放置在一个展厅,好似整个展会的附带展台,完全是“配角”的身份。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几乎每家车企、每个品牌的展台都将中心位留给新能源汽车车型,展示品牌的最新技术。自主品牌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亮点,市占率高达70%。今年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72.5%,持续引领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发展不再是单纯的数量增长,而是在高端市场领域的突破。自主乘用车品牌正引领高端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将影响力扩展至全球更广阔的市场,自主品牌在全球的口碑全面提升,成为许多国际消费者心目中新智能高端车型的代表。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出口数据上得到了直接体现。“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出口步伐加快,从200万辆到300万辆,再到500万辆,今年有望突破600万辆。而且,中国汽车出口不再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市场,而是以更高品质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市场,自主品牌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创新技术应用的引领者。在整车出口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出口质量也显著提升,单车海外售价持续上涨,零部件出口在2024年超过900亿美元,形成了全产业链出口的新发展格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显著提升。从以市场为代价学习技术到以技术赢得市场的转变,不仅标志着“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飞跃,更是几代中国汽车人勇于创新、砥砺前行的重大成就。依靠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自主品牌不仅推出了更先进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确立了领先优势,而且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反向输出,向合资企业乃至跨国车企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合资品牌在中国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市场格局全面变革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价格竞争到产品战、技术战,甚至品牌战,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十四五”收官之际实现了华丽转型。在本届广州车展上,众多车企同台竞技,比拼的重点已不再是价格,而是通过更亮丽的造型、更硬核的技术参数和更智能的使用体验来角逐,车企间的竞争正从市场份额的争夺转向技术主权的争夺。自主品牌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以全品类覆盖、技术普惠、生态整合的多维体系重塑市场格局。与以往的大众馆、奥迪馆不同,如今的广州车展已被自主品牌的全品类产品全面覆盖。奇瑞汽车的奇瑞、风云、捷途、星途、iCAR五大核心子品牌悉数亮相,覆盖从经济型到中高端、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的全场景市场;吉利的吉利、极氪、路特斯、领克等品牌则以更丰富的产品线全面覆盖各细分市场;长城汽车则凭借哈弗、魏牌、坦克、欧拉和长城皮卡在以SUV为主的主战场上,全面展示硬实力。东风汽车的岚图、猛士和奕派也各自占据广州车展不同细分市场的中心位。长安汽车的深蓝、阿维塔、启源则通过集中展示彰显实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以I/CT供应商角色,不断扩大智能新能源汽车朋友圈的华为等企业,通过更广泛的合作,推动中国汽车技术的快速变革。问界、智界、享界、尚界、尊界在各细分领域全面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的提升。启境则以年轻化、科技感的姿态,进军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华为“境”、“界”布局,持续拓展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增加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厚度。展台布局的变化背后,技术变革正在广州车展的技术与产品展示中悄然推进,其中,合资品牌的表现成为本届广州车展的亮点之一。在车展前夕的品牌之夜活动中,一汽丰田技术品牌全面焕新,全面进化的“IT'S TiME 3.0”技术品牌使一汽丰田的智能科技、动力科技、软硬件科技全面升级,以“油电共进”的姿态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油电共进”是当前合资品牌在中国推动技术变革的核心。从一汽-大众到上汽大众,从一汽丰田到广汽丰田,再到东风日产和长安马自达,合资品牌在加速传统燃油车型智能化功能进化的同时,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开拓市场。大众汽车在中国快速推进ID.系列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同时,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经典燃油车也不断提升智能化体验,“油电共进”助力合资品牌在中国迈入全新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背后正是更多中国本土技术的支撑。本届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N6与观众见面。继N7之后,东风日产持续引入本土最新技术,推动合资品牌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借助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成果,N6成为日产全球首个乘用车插混系统的首款量产车型,搭载AI云擎电混、插混防失速智控技术、超安全云盾电池、高通8775×Momenta飞轮大模型舱驾融合方案等多项技术,使N6成为经济节能、智能舒适、安心无忧出行体验的新载体,也将带动东风日产迈向全新的智能新能源发展阶段。广汽丰田铂智3和铂智7、上汽通用至境等合资品牌也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展示了最新技术和产品,发起一场集体进阶战。更为关键的是,借助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革新,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加速。同时,合资品牌在中国的技术革新也在反哺其外方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广州车展前夕,日产进出口(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在中国取得良好销量成绩的N7与日产汽车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并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锋坦Frontier Pro PHEV将作为首发出口车型,搭载更多中国技术迈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推动合资车型出口,已成为包括长安马自达、华晨宝马在内的众多合资品牌在华推动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中国汽车技术快速变革的进程中,合资品牌在中国加速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步伐,推动合资企业的发展迈向全新阶段,实现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的转变,中国创新技术正通过合资车企的全球化战略持续提升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力。技术创新开新局作为一届承上启下的车展,车企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展示了众多面向“十五五”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为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描绘了一幅更为宏大的蓝图。其中,技术创新突破尤为关键,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中国汽车将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集中突破。按照规划,固态电池材料和产品将在“十五五”迈入量产阶段,赋予新能源汽车更高安全性和更强性能。同时,新能源汽车将朝着更绿色环保的方向迈进,预计乘用车百公里耗电量将低于10kWh;自动驾驶技术将在探索中加速普及,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有望全面普及,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商用车的渗透率有望超过50%。城市道路有望实现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泊车等场景可实现4级高度自动驾驶。这些技术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已有所展现。如配装千里浩瀚H3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2026款吉利银河星舰7 EM-i,可实现自动泊车和高速领航。广汽丰田锋兰达智能版将“激光雷达+高阶辅助驾驶”组合带入15万元以内价格区间。高阶智驾功能普惠至10万元级车型,推动2级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大幅提升;MG4半固态电池版本车型,将原本只在中高端车型上应用的电池技术下探至10万元级价格区间,充电10分钟可增加300公里续驶里程,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以上;奔驰基于MMA纯电架构打造的纯电CLA,配装89.6kWh电池组,综合续驶里程达750km,电耗低至12kWh每百公里,同时配备800V高压平台,支持15分钟充电增加400km续驶里程的补能速度。奥迪基于PPE纯电平台打造的Q6L e-tron作为国产车型,配装107kWh电池,综合续驶里程超700km,同时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续驶里程增加与电耗降低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低碳化发展水平。这些搭载各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新技术的新车型,在本届广州车展上竞相绽放,为“十五五”中国汽车量产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多创新技术将以普惠的姿态全面覆盖各级别车型,进一步提升出行体验。“2025年,是关键的一年。造车回归理性,更关注安全和品质,汽车行业也呈现多元化共进的发展态势。”正如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修惠所言,在经历了激烈市场竞争的锤炼和技术快速发展的狂热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回归更理性的发展。消费者更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长续驶里程、大空间,而是更关注车辆的安全与可靠,这就要求车企在加快创新技术应用的同时,更关注造车本质,打造更安全、可靠、实用的新车型以提升出行品质。这种变化,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展出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而这种变化也将贯穿接下来“十五五”的发展,引导汽车新产品向技术与品质提升并进的方向持续进化。车市热点不变,更加细分纵览广州车展各家车企的展示不难看出,在技术趋势上,电动化与智能化仍是明年的核心。新能源汽车占比近6成,且续驶里程不断突破,如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逼近900km,插混车型和增程式车型的纯电动续驶里程普遍超200km。同时,智能驾驶技术加速普及,激光雷达下探至10万元级车型,华为鸿蒙座舱开始覆盖燃油车,不到15万元即可拥有高速NOA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辅助驾驶正从“豪华选配”变为“主流标配”。在明年的汽车品牌竞争格局方面,自主品牌崛起态势仍将是主流趋势,包馆展示、新品扎堆登场,凭借其在电动化、智能化的优势继续占领市场。从今年整体表现和广州车展看,合资品牌将继续加速本土化调整,发力智能电动化产品,探索新发展模式,与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正面竞争。在市场策略上,细分市场将成为明年的竞争焦点。目前,车企正加快进入大型家用SUV、个性化市场等细分领域,并不断探索、拓展产品的边界,如大六座SUV已成为黄金赛道,个性化车型也有望出现新机遇。此外,车企还将积极拓展生态合作,与科技公司深度绑定,形成“硬件预埋、软件迭代”的商业模式,并可能继续探索软件付费的商业闭环形式。这些趋势将深刻影响明年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走向。1764041280135责编:黄诗瑞中国汽车报176414245847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cdc701e27ec87f7ce9a4ccf6a36bd85.png{"email":"huangshirui@huanqiu.com","name":"黄诗瑞"}
记者 王金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过5年的迅猛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完成了从“规模引领”向“技术引领”的历史性跨越,为全球汽车工业革新贡献了全新的“中国方案”。2025广州车展,这场年度“收官之战”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跃迁的集中展示,更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关键节点。在“十四五”末,我国已提前达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设定的2025年目标,自主品牌正以全品类覆盖、技术普惠、生态整合的多维体系重塑市场格局。车企间的竞争也正从市场份额的争夺转向技术主权的争夺。智能化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演进,技术平权正在重新构建消费逻辑。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智能制造、智驾系统、AI、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商业化、全固态电池量产等创新领域均成为重要关注点。作为“十四五”期间的最后一个全国性车展,广州车展不仅是对过去5年技术积累的全面总结,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引领的新起点。中国汽车成就斐然“十四五”是中国汽车业迅猛发展的5年,这种高速增长在数据上已经有了直观体现。继2023年全年销量突破3000万辆大关后,2025年的销量有望再创新高。2025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769.2万辆和276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2.4%。这份成绩远超预期,且这种快速增长势头有望在年底的最后两个月持续,推动2025年呈现更加亮眼的产销表现。广州车展不但是车企展示产品的重要展台,也是其争夺市场的重要阵地,各类新车型集中亮相,热销车型更是备受瞩目,成为车企展示的重点,以期在最后两个月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过去5年,我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绩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渗透率已达到50%,提前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设定的2025年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的350余万辆,增长至2025年前10个月的近1300万辆,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600万辆甚至更高。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在国际市场也赢得了良好口碑。2025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达200万辆,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多年以前,广州车展曾将新能源汽车单独放置在一个展厅,好似整个展会的附带展台,完全是“配角”的身份。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几乎每家车企、每个品牌的展台都将中心位留给新能源汽车车型,展示品牌的最新技术。自主品牌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亮点,市占率高达70%。今年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72.5%,持续引领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发展不再是单纯的数量增长,而是在高端市场领域的突破。自主乘用车品牌正引领高端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将影响力扩展至全球更广阔的市场,自主品牌在全球的口碑全面提升,成为许多国际消费者心目中新智能高端车型的代表。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出口数据上得到了直接体现。“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出口步伐加快,从200万辆到300万辆,再到500万辆,今年有望突破600万辆。而且,中国汽车出口不再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市场,而是以更高品质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市场,自主品牌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创新技术应用的引领者。在整车出口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出口质量也显著提升,单车海外售价持续上涨,零部件出口在2024年超过900亿美元,形成了全产业链出口的新发展格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显著提升。从以市场为代价学习技术到以技术赢得市场的转变,不仅标志着“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飞跃,更是几代中国汽车人勇于创新、砥砺前行的重大成就。依靠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自主品牌不仅推出了更先进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确立了领先优势,而且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反向输出,向合资企业乃至跨国车企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合资品牌在中国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市场格局全面变革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价格竞争到产品战、技术战,甚至品牌战,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十四五”收官之际实现了华丽转型。在本届广州车展上,众多车企同台竞技,比拼的重点已不再是价格,而是通过更亮丽的造型、更硬核的技术参数和更智能的使用体验来角逐,车企间的竞争正从市场份额的争夺转向技术主权的争夺。自主品牌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以全品类覆盖、技术普惠、生态整合的多维体系重塑市场格局。与以往的大众馆、奥迪馆不同,如今的广州车展已被自主品牌的全品类产品全面覆盖。奇瑞汽车的奇瑞、风云、捷途、星途、iCAR五大核心子品牌悉数亮相,覆盖从经济型到中高端、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的全场景市场;吉利的吉利、极氪、路特斯、领克等品牌则以更丰富的产品线全面覆盖各细分市场;长城汽车则凭借哈弗、魏牌、坦克、欧拉和长城皮卡在以SUV为主的主战场上,全面展示硬实力。东风汽车的岚图、猛士和奕派也各自占据广州车展不同细分市场的中心位。长安汽车的深蓝、阿维塔、启源则通过集中展示彰显实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以I/CT供应商角色,不断扩大智能新能源汽车朋友圈的华为等企业,通过更广泛的合作,推动中国汽车技术的快速变革。问界、智界、享界、尚界、尊界在各细分领域全面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的提升。启境则以年轻化、科技感的姿态,进军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华为“境”、“界”布局,持续拓展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增加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厚度。展台布局的变化背后,技术变革正在广州车展的技术与产品展示中悄然推进,其中,合资品牌的表现成为本届广州车展的亮点之一。在车展前夕的品牌之夜活动中,一汽丰田技术品牌全面焕新,全面进化的“IT'S TiME 3.0”技术品牌使一汽丰田的智能科技、动力科技、软硬件科技全面升级,以“油电共进”的姿态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油电共进”是当前合资品牌在中国推动技术变革的核心。从一汽-大众到上汽大众,从一汽丰田到广汽丰田,再到东风日产和长安马自达,合资品牌在加速传统燃油车型智能化功能进化的同时,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开拓市场。大众汽车在中国快速推进ID.系列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同时,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经典燃油车也不断提升智能化体验,“油电共进”助力合资品牌在中国迈入全新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背后正是更多中国本土技术的支撑。本届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N6与观众见面。继N7之后,东风日产持续引入本土最新技术,推动合资品牌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借助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成果,N6成为日产全球首个乘用车插混系统的首款量产车型,搭载AI云擎电混、插混防失速智控技术、超安全云盾电池、高通8775×Momenta飞轮大模型舱驾融合方案等多项技术,使N6成为经济节能、智能舒适、安心无忧出行体验的新载体,也将带动东风日产迈向全新的智能新能源发展阶段。广汽丰田铂智3和铂智7、上汽通用至境等合资品牌也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展示了最新技术和产品,发起一场集体进阶战。更为关键的是,借助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革新,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加速。同时,合资品牌在中国的技术革新也在反哺其外方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广州车展前夕,日产进出口(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在中国取得良好销量成绩的N7与日产汽车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并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锋坦Frontier Pro PHEV将作为首发出口车型,搭载更多中国技术迈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推动合资车型出口,已成为包括长安马自达、华晨宝马在内的众多合资品牌在华推动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中国汽车技术快速变革的进程中,合资品牌在中国加速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步伐,推动合资企业的发展迈向全新阶段,实现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的转变,中国创新技术正通过合资车企的全球化战略持续提升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力。技术创新开新局作为一届承上启下的车展,车企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展示了众多面向“十五五”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为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描绘了一幅更为宏大的蓝图。其中,技术创新突破尤为关键,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中国汽车将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集中突破。按照规划,固态电池材料和产品将在“十五五”迈入量产阶段,赋予新能源汽车更高安全性和更强性能。同时,新能源汽车将朝着更绿色环保的方向迈进,预计乘用车百公里耗电量将低于10kWh;自动驾驶技术将在探索中加速普及,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有望全面普及,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商用车的渗透率有望超过50%。城市道路有望实现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泊车等场景可实现4级高度自动驾驶。这些技术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已有所展现。如配装千里浩瀚H3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2026款吉利银河星舰7 EM-i,可实现自动泊车和高速领航。广汽丰田锋兰达智能版将“激光雷达+高阶辅助驾驶”组合带入15万元以内价格区间。高阶智驾功能普惠至10万元级车型,推动2级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大幅提升;MG4半固态电池版本车型,将原本只在中高端车型上应用的电池技术下探至10万元级价格区间,充电10分钟可增加300公里续驶里程,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以上;奔驰基于MMA纯电架构打造的纯电CLA,配装89.6kWh电池组,综合续驶里程达750km,电耗低至12kWh每百公里,同时配备800V高压平台,支持15分钟充电增加400km续驶里程的补能速度。奥迪基于PPE纯电平台打造的Q6L e-tron作为国产车型,配装107kWh电池,综合续驶里程超700km,同时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续驶里程增加与电耗降低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低碳化发展水平。这些搭载各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新技术的新车型,在本届广州车展上竞相绽放,为“十五五”中国汽车量产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多创新技术将以普惠的姿态全面覆盖各级别车型,进一步提升出行体验。“2025年,是关键的一年。造车回归理性,更关注安全和品质,汽车行业也呈现多元化共进的发展态势。”正如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修惠所言,在经历了激烈市场竞争的锤炼和技术快速发展的狂热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回归更理性的发展。消费者更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长续驶里程、大空间,而是更关注车辆的安全与可靠,这就要求车企在加快创新技术应用的同时,更关注造车本质,打造更安全、可靠、实用的新车型以提升出行品质。这种变化,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展出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而这种变化也将贯穿接下来“十五五”的发展,引导汽车新产品向技术与品质提升并进的方向持续进化。车市热点不变,更加细分纵览广州车展各家车企的展示不难看出,在技术趋势上,电动化与智能化仍是明年的核心。新能源汽车占比近6成,且续驶里程不断突破,如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逼近900km,插混车型和增程式车型的纯电动续驶里程普遍超200km。同时,智能驾驶技术加速普及,激光雷达下探至10万元级车型,华为鸿蒙座舱开始覆盖燃油车,不到15万元即可拥有高速NOA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辅助驾驶正从“豪华选配”变为“主流标配”。在明年的汽车品牌竞争格局方面,自主品牌崛起态势仍将是主流趋势,包馆展示、新品扎堆登场,凭借其在电动化、智能化的优势继续占领市场。从今年整体表现和广州车展看,合资品牌将继续加速本土化调整,发力智能电动化产品,探索新发展模式,与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正面竞争。在市场策略上,细分市场将成为明年的竞争焦点。目前,车企正加快进入大型家用SUV、个性化市场等细分领域,并不断探索、拓展产品的边界,如大六座SUV已成为黄金赛道,个性化车型也有望出现新机遇。此外,车企还将积极拓展生态合作,与科技公司深度绑定,形成“硬件预埋、软件迭代”的商业模式,并可能继续探索软件付费的商业闭环形式。这些趋势将深刻影响明年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