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v2bJHHEx5 auto.huanqiu.comarticle我国算力规模全球第二!成智能汽车驶入“高速路”的重要推手?/e3pmh24qk/e3pmtj0sq算力,不仅是智能汽车的“脑力”,也被称为自动驾驶的“黄金驱动力”。“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8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而对于正在快速演进的自动驾驶等技术而言,算力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心竞争力。汽车上的新质生产力 对于正处于发展加速期的智能汽车,算力是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复杂环境感知、决策与控制的核心支撑。 很多人都知道,自动驾驶系统需融合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数据,每秒产生数十万至百万级的数据点,并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目标跟踪、路径规划等大容量、高速度的运算,只有高算力才能支持更高分辨率传感器和复杂算法(如Transformer模型),提升障碍物检测精度。同时,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决策模块需在毫秒级完成全局优化或强化学习算法,平衡计算精度与响应速度,无论是现阶段开启L2级辅助驾驶还是未来的L3级、L4级自动驾驶,车辆要实现自主驾驶,也只有高算力才能支持系统应对复杂的交通场景。例如,当汽车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最佳的避让路径,这就要求算力能够支持算法的高效运行。而在自动驾驶的执行层面,算力也起着关键作用。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决策系统的指令,精确地控制车辆的各个部件,如驱动、刹车、转向等,只有算力足够强大,才能保证指令的快速传输、协同和精确执行,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据行业人士介绍,自动驾驶所需的算力,一般是以“TOPS”为单位来衡量,1TOPS代表着1秒钟可进行1万亿次浮点运算。如果一辆汽车搭载的芯片算力达到1000TOPS,那么它每秒就能完成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据估算,实现L5级全自动驾驶,每秒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约为4000GB,没有大算力的支撑难以实现。因此,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复杂度不断提升,对算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不仅需要配备更强大的芯片,而且还将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架构,以及通过“车路云网端”协同来利用云计算的算力,以应对更复杂的驾驶场景和更高的安全要求。所以,算力还被称为智能汽车上的新质生产力。算力建设奠定基础 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不仅决定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也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如同电力之于工业时代,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正是出于我国智能汽车、AI大模型等新兴产业领域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十四五”期间,中国在算力建设上的投入力度巨大,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预计增长20%,智能算力规模增长43%,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近五年来,算力总规模增速每年都高达30%左右。截至2025年一季度,已超过900万标准机架。这些不断增长的数据,彰显了我国算力建设的卓越成效,也为汽车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公开报道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已经确立了8个算力枢纽,分别是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成渝枢纽、内蒙古枢纽、贵州枢纽、甘肃枢纽、宁夏枢纽。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近半数都是汽车产业较为集中的区域。据介绍,如今全球60%的GDP都是由数字化驱动产生的,每投入一元的算力,会带来三元到四元的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大模型上车、飞行汽车等领域的发展,相关地方、汽车企业及有关科技企业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加速建设算力中心已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在日益强大的算力支持下,我国的智能汽车也驶上了“快车道”,以智驾系统快速演进、智能车型加速迭代、智能科技配置更快更高更多的迅猛发展之势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全球产业博弈焦点 如今,算力正在成为汽车产业变革转型加速的重要“推进剂”。有行业人士表示,在自动驾驶场景中,智能汽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如道路状况的变化、其他车辆和行人的行为、交通信号的指示等。这些情况都需要智能汽车的决策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不同算力水平下,智能汽车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算力不足,智能驾驶可能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出现决策延迟难以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而算力的提升,不仅加快了智能汽车的决策速度,还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尤其是在遇到复杂的交通场景时,高算力的智能汽车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更加精准的决策,避免出现误判和误操作。智能汽车的算力,正在逐渐延伸其“边界”。除了考虑交通状况和实时路况外,算力还能够帮助智能汽车在路径规划中考虑能源消耗、行驶安全等更多因素,结合沿途多种信息,规划出既能保证车辆顺利到达目的地,又能使能源消耗最低或快速补能的路线。同时,算力还能支持智能汽车在路径规划中避开危险路段或潜在的事故风险区域,提高出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眼下,车路云协同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这同样需要算力的支持。在车路云协同状态下,通过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智能汽车能够实时获取道路状况、交通信号等信息,实现更加精准的路径规划和驾驶决策。在路口处,智能汽车可以与交通信号灯进行通信,提前获取信号灯的变化信息,从而合理调整车速,避免不必要的停车和启动,提高交通流畅性。车路协同还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驾驶,如编队行驶、自动避让等,进一步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于此,算力是重要的基础保障。面临汽车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智能出行生态的构建也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显著趋势。智能汽车将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将成为智能出行生态的核心节点,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其他智能系统实现深度融合。当人们驾驶智能汽车出行时,车辆可以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协同工作,优化城市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算力支持是必要而不是可有可无。算力,作为汽车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核心实力,正深刻地改变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轨迹。从感知升级到决策加速,再到参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越来越广泛的生态建设,算力为智能汽车的每一步演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正是在算力的支持下,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才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站上了世界前列,加速驶上了自主发展的“高速路”,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1755239964878责编:李康子中国汽车报网175523996487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35b2f6b25d6adae596bf681fd510e0c.jpg{"email":"likangzi@huanqiu.com","name":"李康子"}
算力,不仅是智能汽车的“脑力”,也被称为自动驾驶的“黄金驱动力”。“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8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而对于正在快速演进的自动驾驶等技术而言,算力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心竞争力。汽车上的新质生产力 对于正处于发展加速期的智能汽车,算力是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复杂环境感知、决策与控制的核心支撑。 很多人都知道,自动驾驶系统需融合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数据,每秒产生数十万至百万级的数据点,并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目标跟踪、路径规划等大容量、高速度的运算,只有高算力才能支持更高分辨率传感器和复杂算法(如Transformer模型),提升障碍物检测精度。同时,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决策模块需在毫秒级完成全局优化或强化学习算法,平衡计算精度与响应速度,无论是现阶段开启L2级辅助驾驶还是未来的L3级、L4级自动驾驶,车辆要实现自主驾驶,也只有高算力才能支持系统应对复杂的交通场景。例如,当汽车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最佳的避让路径,这就要求算力能够支持算法的高效运行。而在自动驾驶的执行层面,算力也起着关键作用。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决策系统的指令,精确地控制车辆的各个部件,如驱动、刹车、转向等,只有算力足够强大,才能保证指令的快速传输、协同和精确执行,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据行业人士介绍,自动驾驶所需的算力,一般是以“TOPS”为单位来衡量,1TOPS代表着1秒钟可进行1万亿次浮点运算。如果一辆汽车搭载的芯片算力达到1000TOPS,那么它每秒就能完成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据估算,实现L5级全自动驾驶,每秒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约为4000GB,没有大算力的支撑难以实现。因此,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复杂度不断提升,对算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不仅需要配备更强大的芯片,而且还将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架构,以及通过“车路云网端”协同来利用云计算的算力,以应对更复杂的驾驶场景和更高的安全要求。所以,算力还被称为智能汽车上的新质生产力。算力建设奠定基础 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不仅决定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也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如同电力之于工业时代,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正是出于我国智能汽车、AI大模型等新兴产业领域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十四五”期间,中国在算力建设上的投入力度巨大,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预计增长20%,智能算力规模增长43%,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近五年来,算力总规模增速每年都高达30%左右。截至2025年一季度,已超过900万标准机架。这些不断增长的数据,彰显了我国算力建设的卓越成效,也为汽车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公开报道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已经确立了8个算力枢纽,分别是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成渝枢纽、内蒙古枢纽、贵州枢纽、甘肃枢纽、宁夏枢纽。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近半数都是汽车产业较为集中的区域。据介绍,如今全球60%的GDP都是由数字化驱动产生的,每投入一元的算力,会带来三元到四元的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大模型上车、飞行汽车等领域的发展,相关地方、汽车企业及有关科技企业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加速建设算力中心已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在日益强大的算力支持下,我国的智能汽车也驶上了“快车道”,以智驾系统快速演进、智能车型加速迭代、智能科技配置更快更高更多的迅猛发展之势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全球产业博弈焦点 如今,算力正在成为汽车产业变革转型加速的重要“推进剂”。有行业人士表示,在自动驾驶场景中,智能汽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如道路状况的变化、其他车辆和行人的行为、交通信号的指示等。这些情况都需要智能汽车的决策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不同算力水平下,智能汽车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算力不足,智能驾驶可能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出现决策延迟难以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而算力的提升,不仅加快了智能汽车的决策速度,还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尤其是在遇到复杂的交通场景时,高算力的智能汽车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更加精准的决策,避免出现误判和误操作。智能汽车的算力,正在逐渐延伸其“边界”。除了考虑交通状况和实时路况外,算力还能够帮助智能汽车在路径规划中考虑能源消耗、行驶安全等更多因素,结合沿途多种信息,规划出既能保证车辆顺利到达目的地,又能使能源消耗最低或快速补能的路线。同时,算力还能支持智能汽车在路径规划中避开危险路段或潜在的事故风险区域,提高出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眼下,车路云协同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这同样需要算力的支持。在车路云协同状态下,通过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智能汽车能够实时获取道路状况、交通信号等信息,实现更加精准的路径规划和驾驶决策。在路口处,智能汽车可以与交通信号灯进行通信,提前获取信号灯的变化信息,从而合理调整车速,避免不必要的停车和启动,提高交通流畅性。车路协同还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驾驶,如编队行驶、自动避让等,进一步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于此,算力是重要的基础保障。面临汽车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智能出行生态的构建也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显著趋势。智能汽车将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将成为智能出行生态的核心节点,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其他智能系统实现深度融合。当人们驾驶智能汽车出行时,车辆可以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协同工作,优化城市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算力支持是必要而不是可有可无。算力,作为汽车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核心实力,正深刻地改变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轨迹。从感知升级到决策加速,再到参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越来越广泛的生态建设,算力为智能汽车的每一步演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正是在算力的支持下,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才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站上了世界前列,加速驶上了自主发展的“高速路”,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