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aisebkTtl auto.huanqiu.comarticle从价格战到合规战:五一数据透视中国出行市场新生态/e3pmh24qk/e3pmtj0sq今年“五一”假期,出行热度再创新高。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各出行平台在五一期间的用户活跃、出行订单也都出现同比增长的态势。如滴滴出行五一假期打车需求同比去年上涨17%,成史上最热五一假期,异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29%。神州租车五一期间全国订单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60%,日均出租率超80%。出入境用户订单数也出现增长,4月15日至5月5日,在五一黄金周、137届广交会、上海国际车展等国际展会的推动下,入境用户滴滴打车单量同比去年增长75%。数据增长的同时,出行市场复苏背后呈现出行业结构性变化。以用车需求为例,中长线旅游需求激增,带动了自驾游需求的增加,高端车型用量增长,理想、蔚来、小米等国产豪华品牌车型销量实现同比翻倍;县域旅游带动县域出行,出入境旅游增长,给出行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近年来,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网约车用户规模人数逐年增加,网约车企业营收增势强劲。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步伐加速,网约车运力饱和、合规压力增大等多重挑战,行业调整进入到精细化发展阶段。滴滴作为网约车的头部企业,以“守擂者”的姿态,在快车、专车、代驾、租车等领域实现全品类覆盖,动态定价算法优化供需的同时,也因“算法挟持”而被网约车司机所诟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单价下调、抽成提高、运单量下降等。聚合平台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单量显著提升。以曹操出行为例,其在4月30日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8%增长至2024年的5.4%,目前已跃居行业第二的地位,仅次于滴滴出行。曹操出行的市场份额增长,得益于其接入了各种聚合平台,从而实现订单规模的迅速增长。以高德、美团打车等为代表的聚合平台,通过整合滴滴、曹操等第三方运力,提供比价服务,快速覆盖下沉市场,和滴滴形成有力竞争。聚合平台一方面在争抢滴滴的客源,和滴滴抢占市场份额,一方面凭借低价策略,给滴滴施压参与低价竞争。以高德为例,高德除了发挥聚合平台优势,自问世以来就以低价为宣传点,尤其是“一口价”以物美价廉获得用户欢迎,滴滴同样推出类似“一口价”的“特惠快车”,试图以补贴赢得市场竞争。聚合平台的快速发展给行业带来新机会,同时其粗放化经营模式也引发消费者投诉不断。例如截至发稿前,高德打车在黑猫平台的累计投诉量为15928,美团出行服务的累计投诉量为59405,主要投诉集中在反映司机态度恶劣、平台不退费、奖励未发放、开发票等问题。由此聚合经营模式的平台由于各类问题被行政部门和消协组织约谈多次。随着行业逐渐规范化,行业政策的出台,聚合平台需告别粗放经营模式,转为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服务质量;而从行业监管层面,4月25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聚合平台经营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标准进一步确立了“分层治理”框架,旨在解决行业规模扩张,导致责任界定模糊、服务标准不一、投诉处理低效等问题,通过明确“谁接入谁负责,谁运营谁担责”原则,推动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治理。政策的落地有可能带来行业商业模式的调整,从“纯流量分发”转向“服务管控”,头部平台技术能力更强,将进一步挤压中小聚合平台;对于滴滴、曹操出行这样的网约车服务商,则需加快司机、车辆合规化,以滴滴为例,目前合规率约85%;另外投诉响应时间缩短、纠纷处理更透明,同时减少平台“乱扣费”争议。行业将逐渐向集中化方向发展,网约车企业需寻求差异化发展。网约车市场呈现“金字塔型”生态,顶层是滴滴、高德等流量入口,中层为曹操、T3等主机厂系平台,底层则是依附于聚合平台的数百家区域化中小平台。顶层的滴滴、高德等流量入口,掌握核心流量入口和用户数据,通过技术优势降低平台运营成本;中层曹操、T3等主机厂系平台依托主机厂资源深耕垂直场景,譬如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新能源车队占比超80%,主推企业级服务,T3出行背靠一汽、东风、长安,以B2C模式保障合规性,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底层的首汽约车、阳光出行、地方性出租车公司聚焦本地市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驱使网约车企业加速推动技术升级,突破技术壁垒,向智能驾驶领域迈进。例如滴滴加码自动驾驶,与广汽合作Robotaxi,采用AI调度系统,降低空驶率。同时,企业寻求垂直深耕与资源绑定,如曹操出行发挥新能源优势,降低车队运营成本;发掘B端市场,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合作通勤班车。拓展细分市场蓝海,提供适老化服务,提高下沉市场运力。未来,构建技术护城河,成为网约车企业角力的关键。目前自动化驾驶的商业化运营仍在行业探索期,仍需突破技术瓶颈,头部平台需解决数据合规的问题,随着政策和技术的升级优化,网约车市场将步入成熟发展模式。174666961047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康子环球网174666961047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e6014b3fd8e87b5b44a3b3d5ca08a5cu5.jpg{"email":"likangzi@huanqiu.com","name":"李康子"}
今年“五一”假期,出行热度再创新高。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各出行平台在五一期间的用户活跃、出行订单也都出现同比增长的态势。如滴滴出行五一假期打车需求同比去年上涨17%,成史上最热五一假期,异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29%。神州租车五一期间全国订单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60%,日均出租率超80%。出入境用户订单数也出现增长,4月15日至5月5日,在五一黄金周、137届广交会、上海国际车展等国际展会的推动下,入境用户滴滴打车单量同比去年增长75%。数据增长的同时,出行市场复苏背后呈现出行业结构性变化。以用车需求为例,中长线旅游需求激增,带动了自驾游需求的增加,高端车型用量增长,理想、蔚来、小米等国产豪华品牌车型销量实现同比翻倍;县域旅游带动县域出行,出入境旅游增长,给出行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近年来,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网约车用户规模人数逐年增加,网约车企业营收增势强劲。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步伐加速,网约车运力饱和、合规压力增大等多重挑战,行业调整进入到精细化发展阶段。滴滴作为网约车的头部企业,以“守擂者”的姿态,在快车、专车、代驾、租车等领域实现全品类覆盖,动态定价算法优化供需的同时,也因“算法挟持”而被网约车司机所诟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单价下调、抽成提高、运单量下降等。聚合平台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单量显著提升。以曹操出行为例,其在4月30日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8%增长至2024年的5.4%,目前已跃居行业第二的地位,仅次于滴滴出行。曹操出行的市场份额增长,得益于其接入了各种聚合平台,从而实现订单规模的迅速增长。以高德、美团打车等为代表的聚合平台,通过整合滴滴、曹操等第三方运力,提供比价服务,快速覆盖下沉市场,和滴滴形成有力竞争。聚合平台一方面在争抢滴滴的客源,和滴滴抢占市场份额,一方面凭借低价策略,给滴滴施压参与低价竞争。以高德为例,高德除了发挥聚合平台优势,自问世以来就以低价为宣传点,尤其是“一口价”以物美价廉获得用户欢迎,滴滴同样推出类似“一口价”的“特惠快车”,试图以补贴赢得市场竞争。聚合平台的快速发展给行业带来新机会,同时其粗放化经营模式也引发消费者投诉不断。例如截至发稿前,高德打车在黑猫平台的累计投诉量为15928,美团出行服务的累计投诉量为59405,主要投诉集中在反映司机态度恶劣、平台不退费、奖励未发放、开发票等问题。由此聚合经营模式的平台由于各类问题被行政部门和消协组织约谈多次。随着行业逐渐规范化,行业政策的出台,聚合平台需告别粗放经营模式,转为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服务质量;而从行业监管层面,4月25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聚合平台经营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标准进一步确立了“分层治理”框架,旨在解决行业规模扩张,导致责任界定模糊、服务标准不一、投诉处理低效等问题,通过明确“谁接入谁负责,谁运营谁担责”原则,推动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治理。政策的落地有可能带来行业商业模式的调整,从“纯流量分发”转向“服务管控”,头部平台技术能力更强,将进一步挤压中小聚合平台;对于滴滴、曹操出行这样的网约车服务商,则需加快司机、车辆合规化,以滴滴为例,目前合规率约85%;另外投诉响应时间缩短、纠纷处理更透明,同时减少平台“乱扣费”争议。行业将逐渐向集中化方向发展,网约车企业需寻求差异化发展。网约车市场呈现“金字塔型”生态,顶层是滴滴、高德等流量入口,中层为曹操、T3等主机厂系平台,底层则是依附于聚合平台的数百家区域化中小平台。顶层的滴滴、高德等流量入口,掌握核心流量入口和用户数据,通过技术优势降低平台运营成本;中层曹操、T3等主机厂系平台依托主机厂资源深耕垂直场景,譬如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新能源车队占比超80%,主推企业级服务,T3出行背靠一汽、东风、长安,以B2C模式保障合规性,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底层的首汽约车、阳光出行、地方性出租车公司聚焦本地市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驱使网约车企业加速推动技术升级,突破技术壁垒,向智能驾驶领域迈进。例如滴滴加码自动驾驶,与广汽合作Robotaxi,采用AI调度系统,降低空驶率。同时,企业寻求垂直深耕与资源绑定,如曹操出行发挥新能源优势,降低车队运营成本;发掘B端市场,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合作通勤班车。拓展细分市场蓝海,提供适老化服务,提高下沉市场运力。未来,构建技术护城河,成为网约车企业角力的关键。目前自动化驾驶的商业化运营仍在行业探索期,仍需突破技术瓶颈,头部平台需解决数据合规的问题,随着政策和技术的升级优化,网约车市场将步入成熟发展模式。